• 2015中阿博览会网上丝绸之路论坛启幕
  • 为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中阿博览会这一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第二届中阿博览会中增设互联网板块,举办2015中阿博览会网上丝绸之路论坛。

  • 海上丝绸之路协会港成立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 海上丝绸之路协会在港宣告成立。该协会由行政会议成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联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市代表社团,以及华侨社团成立,昨日举行成立典礼。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周波、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佟晓玲等出席成立仪式。

  • 李建华《人民日报》撰文谈宁夏"一带一路"对接战略
  • 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和向西开放战略,推进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是中央赋予宁夏的使命担当和职责定位。办好中阿博览会,是宁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开放宁夏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一环的有力抓手。

  • 专访:“柬埔寨深圳”成“一带一路”示范样板
  • 建一个“柬埔寨的深圳”是柬埔寨首相洪森的强烈愿望。在柬埔寨建经济特区,是中国著名民营企业红豆集团为中国企业搭建“投资东盟,辐射全球”的境外投资贸易平台的率先作为,如今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先行者。

  • 海关总署16措施支援“一带一路”
  • 互联互通共建共赢──‘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昨日在西安隆重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并作主旨讲话,他对海关在维护贸易安全与便利、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寄予希望。

  • 张高丽:中国规划“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建设
  •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已成为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的共同愿望。中国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

  • 大公召开“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
  • 大公网副总裁、大公网总编辑韩红超指出,“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大公网在报道时将发挥百年大公的品牌优势,做好内外传播。同时,希望通过与外界优质资源一起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大势下实现合作共赢。

  • 龙永图:金融系统将在“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 龙永图表示,在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倡议之下,正在推动的“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亚投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制的出现,它的影响力更加引起了全球的关注。”龙永图说道。

  • 外交部刘劲松:“一带一路”何乐而不为?
  • “其实还是回到本义,‘一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合在一起。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个翅膀,一个侧重陆上,一个侧重海上,两者相辅相成。”

  • 亚投行57国就章程达成一致 中印是最大股东
  • 经过5轮谈判,中国主导的亚投行(AIIB)的筹建谈判终于进入尾声,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就章程达成一致,下个月将正式在北京签约。据参加谈判的代表们称,中国将可能持有亚投行25-30%的股份,印度或成为第二大股东。

  • 中部六省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走廊
  • 中部六省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俄罗斯、韩国、印度、法国、匈牙利、坦桑尼亚等国政要及丝路沿线国家专家学者等参会。打造沟通东西南北的交通网络、将中部建成“一带一路”重要走廊,成为各省共识。

  • 银行加速“一带一路”布局 找寻机遇谋求共赢
  •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不断推进,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对金融服务便捷性和多样化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此,不少行业银行正加速“一带一路”服务网络布局,在共同的机遇面前,加强合作谋求共赢。

  • 一带一路进入实操阶段 中国应“胆大心细”面对挑战
  • 王义桅在其新作《“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中提到,“一带一路”带来了全方位开放、周边外交、地区合作和全球发展的机遇。但他同样指出“伟大的事业总是面临风险”,中国不得不面对地缘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 中国-白俄罗斯千亿大单共建丝路经济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并签署《联合声明》,双方官方与民间企业签署约20项合作协议,达157亿美元(约1200亿港元),推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共建丝路经济带。

  • 习近平访白俄推进一带一路 品尝“面包与盐”
  •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白俄罗斯的在经济合作方面交往日益密切。在2014年正式启动的中白工业园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工业园区,是中白两国之间最大的投资合作项目,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旗舰项目。

  • 雪珥:“一带一路”上的政商陷阱
  • “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堪称全球“高腐败带”、“高风险路”——其实,“一带一路”就是某种程度的“拓荒”,那些腐败程度低、风险低的国家早已成为中国人的“熟地”了。

  • 一带一路:中国改革开放棋局的3.0时代
  • 中国棋局1.0聚焦的重点是中国东部,2.0聚焦的重点是亚洲东部的整个中国,而3.0则将目光投向了整个东半球,最终目标是将亚欧非三块大陆和大洋洲互联互通为一个整体市场。

  • 大战略“操盘手”张高丽:低调 务实
  • 作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的张高丽,主要分管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这些机构在“一带一路”的大棋局中恰好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 “一带一路”前行 执行团队开路
  • 在具体落实“一带一路”运转层面,何立峰则担纲重要角色。他与张高丽一样,都在“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两个小组任职,何立峰是两个小组办公室的主任。

  • 一带一路分析报告:对区域、行业的影响详尽解读
  • “一带一路”写入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成地方两会热点. “一带一路”成了2015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破题。多省份明确了本地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角色和定位。

  • 蔡方柏大使:当中欧在“一带一路”上相遇
  • 中国在欧洲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作为老牌的经济发达地区,欧洲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什么态度?目前中欧之间的合作还存留哪些障碍?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前驻法国大使蔡方柏。
  • 冯春:“一带一路”大宗商品的新蓝海
  • 长久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主导权并不在中国手中。“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为中国大宗商品交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机遇?中经商品交易中心总裁冯春先生,为您梳理大宗商品走向新蓝海背后的逻辑。

  • 姚培生大使:“一带一路”在中亚面临政局动荡风险
  •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帮助中亚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对此也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它在中亚也面临着风险,一方面“颜色革命”与“老人政治”使得中亚并不排除在未来发生政局动荡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亚地区的民众对中国仍存有排斥心理。

  • 雪珥:中国在一带一路中如何使用“权威资源”
  • 一百多年前,我们主流的史学界讲寻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你又经过30多年有钱了。现在有能力,有钱也有心思坐下来考虑那么大的战略问题。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我觉得“一带一路”是非常非常有意义。

  • 刘贵今:中国有非洲版的“一带一路”计划
  • 实际上,中国在非洲已经做了本质上属于“一带一路”的事情,比如说互联互通。去年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了 “三网一化”,即非洲高铁的网络、公路的网络和区域航空的网络,“一化”就是工业化。

  • 刘军红:“一带一路”的主要障碍是美国等搞霸权
  • 刘军红指出,而TPP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像是强者对于弱者的约束。“我进去的意图无外乎就是看到你的市场、你未来的前景。但是如果美国和日本过于重视所谓的规则和制度的建设,那事实上,他就会忽略了发展条件问题。”

  • 林民旺、王旭:中国在南亚应有怎样的大国胸襟?
  • 巴基斯坦是中国传统盟友,被网友亲切的称为“巴铁”,而印度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南亚国家则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充满着疑虑。同时由于领土纠葛,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和冲突不断,对于这两个“一带一路”上最重要的南亚国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 许利平:“一带一路”应避免和南海问题挂钩
  • 许利平说,在“一带一路”提出前,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就已经开始行动起来积极与中国寻求合作对接,虽无“一带一路”之名,却行“一带一路”之实。另外,考虑到一带一路的实际情况,他建议不要把“一带一路”和南海相关问题挂钩。

  • 朱成虎:美俄眼中的“一带一路”
  • 美国担心中国把南海变内湖,美国在南海有五大利益,美日最后肯定要参加亚投行,俄罗斯不适应当中国的小弟弟,中国要建海外安保力量,“一带一路”上有六大风险。

  • 学者:一带一路给了欧亚大陆复兴机遇
  • “一带一路”倡议,给了几大经济体一个全新的机遇,可以放下成见,联合在一起,各取所长,又各取所需,彼此取长补短,把欧亚大陆联合成为新世纪的“复兴大陆”,实现新秩序下的全面复兴。
  • 刘元春:“一带一路”主权风险评级具里程碑意义
  • “一带一路成了一个筐。”刘元春指出,大家都在谈“一带一路”,但没有超越“战略”层面。而主权风险评级报告的出炉,是在顶层设计、战略蓝图构想之后能够真正落地的一个研究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 专访白重恩:“一带一路”企业海外投资需政府护航
  • 白重恩表示,世界各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普遍不足,而中国是个例外:既在基建投资方面拥有大量经验,又有基建设施生产能力。“没有很强的软实力的话,也不能很好的保护我们的企业。这一点上,政府也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 贾晋京:“一带一路”塑造全球化新标准
  • “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内涵就是要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基础,在理念上全面超越旧有模式,塑造全球化新标准。

  • 人大教授:一带一路超马歇尔计划 是达人的善举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是世界重心重回欧亚大陆的产物。现在的“一带一路”是中国对时代的把握,标志着世界的中心重回欧亚。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超越了马歇尔计划,超越了原来国家间的竞争关系,是“达人”的善举。

  • 商务部专家:一带一路是战略构想不是工程项目
  •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避免聚焦具体的项目规划。过于具体,时间、节点过于清晰,一方面增加了推进的难度,易削弱市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会给外界以中国主导的感觉,使规划最终难以真正落实,影响战略倡议的效应。

  • 港媒:谈一带一路不要忘了通往拉美的“银之路”
  • 中国在银之路的开发活动,很可能类似于新丝绸之路周边地区的建设项目,重点会放在交通连接和基础设施(中国已经计划兴建尼加拉瓜新运河),以及建立战略联盟,借此打进富裕市场﹑取得天然资源和接触日益成熟的经济体,墨西哥就是其中之一。

  • 各地构思一带一路线路图:辽宁将建海底高铁
  • 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发展研究院院长、辽宁师大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靖宇教授告诉记者,下一步辽宁要加快建设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的海底“蓝色新干线”(海底高铁),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 周运华:“一带一路”奏响湖北经济发展最强音
  • 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认为,湖北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优势明显。“长江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公里,湖北就占了其中1060余公里,多达37%。同时,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明显,湖北整体发展基础良好,气场很足。

  • 西安:“一路一带”铁路国际货运新格局形成
  • 中国西北首趟“海铁联运”(西安至黄岛港)国际货运班列在西安3月13日正式开行。自此,以陕西为起点,向西开行“中亚班列”、向东开行“海铁联运”的铁路国际货运新格局形成。

  • 朱战军:协鑫集团首个“走出去”项目可能落户印度
  • 保利协鑫执行总裁朱战军日前在接受大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非常关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进行研究并适时调整公司战略。朱战军还提及,公司母公司协鑫集团整体牵头与印度方面的合作可能成为公司的首个海外项目。

  • 阿里巴巴将在迪拜设数据中心 布局“一带一路”
  • 迪拜米拉斯控股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云12日在杭州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技术公司,为中东、北非地区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提供云计算服务。迪拜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云计算企业布局中东,将对“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带来促进效应。

  • “一带一路”红利来袭 上市公司抢食4000亿蛋糕
  • “一带一路”战略涵盖26个国家和地区,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落实阶段,中国新一轮投资热潮即将拉开序幕。预计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投资金额或在3000亿至4000亿元左右。

  • 中行向海螺水泥提供50亿美元授信 支持其布局一带一路
  • 中国银行与海螺水泥11日签署《“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总协议》。中国银行将在全球范围内向海螺水泥以综合授信方式提供意向性总额不超过50亿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的授信服务,重点支持海螺水泥在“一带一路”及其他新兴市场的产业布局建设。

  • “一带一路”给产业发展带来多重机遇
  •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

  • “一带一路”重塑世界史上“亚欧时刻”
  • 今天,当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而像哈俄白这样的亚欧大陆腹心国家,也纷纷向亚欧大陆两边伸出手臂时,未来世界将再次围绕亚欧大陆转,世界史重新回到“亚欧时刻”,已经不再不可想象。

  • 一带一路:中国改革开放棋局的3.0时代
  • 中国棋局1.0聚焦的重点是中国东部,2.0聚焦的重点是亚洲东部的整个中国,而3.0则将目光投向了整个东半球,最终目标是将亚欧非三块大陆和大洋洲互联互通为一个整体市场。

  • 赵令彬:“一带一路”顺应历史发展大潮
  • “一带一路”战略,将把中国崛起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大潮缚在一起,成为21世纪初重大国际形势演变的动力及反映,也由此奠定了中国在新世界格局中的龙头地位。

  • 侯杨方:追寻玄奘,在帕米尔复原丝绸之路
  • 自西汉张骞打通西域始,从长安经河西走廊抵达欧洲的漫漫长路成为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茶叶不断经此运往中亚和欧洲。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项关涉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伟大事业,无疑有助于我们抢救、挖掘、清理、保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诸多民族的文化遗产,恢复它们的真实面貌,弘扬它们的优秀传统;对于加强沿途国家共同开发、利用和继承丝绸之路承载的历史文化资源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推荐